類型:
大小:
評分:
平臺:
標簽:
Homo Machina是一款2D視角的醫(yī)學插圖手游,有著不少人體器官構造圖,嗨客小編下面為不清楚的玩家介紹Homo Machina攻略大全。
Homo Machina攻略大全
人們對人體內(nèi)部是一座工廠的比喻并不陌生,F(xiàn)在有人把這個點子做成了游戲,并輔以令人過目難忘的平面設計藝術。
《Homo Machina》是 5 月份將登陸 iPhone 和安卓的“探索型 2D 手游”。它將人體的生理機制用工廠和小人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經(jīng)理坐在位于大腦的辦公室里,流經(jīng)四肢和器官的通訊線纜把各個“部門”串起來。玩家戳屏幕來觀賞工人們運轉機器:用滑輪抬起眼皮,撐大瞳孔讓光照進來,看細菌如何經(jīng)過鼻腔過濾被消滅大半,而牙齒變成了切割機。
第一章講述了“清醒的機制”,從中多少可見玩法和固定“劇情”——你需要催促著工人走向工作站,接下來開始分析蛋、咖啡、吐司和果醬的味道,期間可以操控各種閥門、控制桿和轉盤,小人們會像真正的工人一樣聊天打趣,而腦部主管會是不是順著管道喊話,讓負責鼻子的人注意一點,早餐馬上就要來了。
比起解謎,它更像是休閑向的科普游戲,具有“詩意的敘事,簡單的玩法,超多動畫和出色的平面設計”。而這極具標志性的藝術靈感來自于一位猶太物理學家兼科普作家——弗里茨·卡恩。
弗里茨·卡恩在 1920 年代左右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讀物,其中展現(xiàn)了富有前瞻性的科普點子——他將人體比作“世界上最厲害的機器”,用即便是沒受過教育的平民都能理解的類比解釋了那些難懂的科學概念。他雇人為書畫了插圖,這些插圖被看做是最早的 “infographics”(信息圖),即用想象力和設計思維把信息可視化。如此一來,這些實質(zhì)上是科普解剖學、生理學的圖變得十分易懂。
這也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特征——隨著汽車工業(yè)的崛起和大規(guī)模制造日趨成熟,一戰(zhàn)后的德國崇拜機器和工業(yè)。
1933 年,納粹德國開始實行反猶政策,逼迫卡恩出逃。1937 年,他的著作被列入“具有破壞性且令人不快的讀物”,警察局將之列為禁書,所有拷貝被焚燒。不過更讓人惡心的是,他的插畫后來被納粹扶植的醫(yī)學作家 Gerhard Venzmer 所用,生生把藝術用于了邪惡的政治目的。
好在這種創(chuàng)意和藝術并沒有被時間埋沒和扭曲。開發(fā)者稱,制造這個游戲就是想向這位科普作家致敬,“我們想分享他的愿景,即科學可以是非常好玩的,而且也想讓更多人了解他標志性的作品。”
50%
我支持
0
50%
我反對
0